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国藩后人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曾国藩后人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现在家庭情况?
曾国藩现在的家庭情况是,他已离世多年,如今他的子孙后代分散在世界各地,有的在中国,有的在国外,他的家族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地方。他留下了研究他的思想和生平的许多学者和追随者,他的家族也在传承他的价值观和家族传统。虽然他已经不在人世,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依然深远,他的家族也在传承和发扬其精神。
李鸿章后人去了哪里?
李鸿章去世以后,子女们拿着他的家产纷纷跑到了国外。有人拿着钱开始堕落,没多久就把祖上留下的财产挥霍一空,最终一贫如洗,过起了有上顿没下顿的贫苦生活,草草了结一生!
当然也有人凭借祖上留下的资本,在海外做生意,开拓自己的事业,最终做强做大的!如李鸿章的孙子辈: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三兄弟!就凭借着自己的打拼和智慧,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亿万富翁!
香港。
李鸿章生于1823年,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
李鸿章一生娶了四任妻子,其中两个是正室夫人,两个是侧室小妾。第一任夫人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迎娶了安徽太湖一个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赵小莲。李鸿章对赵小莲疼爱有加,甚至死后也和赵小莲合葬在一起。李鸿章虽然经历了四个配偶,但是他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经方、李经述以及李经迈,其中李经述和李经迈是亲生儿子,李经方是别人托付的养子。
李鸿章死后,他的后人都去哪了
如今李鸿章的后人很多居住在东南亚美国等地
有平凡的普通人,也有光辉璀璨的成功商人。但是,他们直到如今还依旧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年都会聚在一起,共同纪念他们的祖先李鸿章!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有什么成就?
曾纪泽,名门之后,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之子。他学识渊博,融汇中西,长期出使国外,眼界开阔,思想开明,是清末一位杰出的外交人才,虽不及其父文治武功显赫,但在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清末,他的外交生涯也是可圈可点的。
曾国藩家教甚严,教子有方。曾纪泽自小聪颖过人,文理皆精。受其父影响,他视野开阔,精通英语,对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颇感兴趣。
曾纪泽入仕后,外派英法。外派期间,他勤勉负责,积极研究驻在国风土人情,观注社会经济发展,为我借鉴。他克勤克俭,处事进退有据,不失国体,口碑甚好。
1864年,阿古柏在新疆建国,沙俄趁虚而入侵占伊犁,后被左宗棠击败。崇厚被任命为特使,出使沙俄谈判伊犁事宜。在左宗棠军事取得胜利、形势对清廷有利的情况下,崇厚竟同沙俄签订条约,中国失去伊犁以南以西的大片领土。由于国内大哗,清廷改派曾纪泽出使沙俄,再议伊犁。曾纪泽到了俄国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终沙俄同意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此条约虽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较之《交收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部分领土和部分***。国际舆论盛赞曾纪泽,能让贪婪的沙俄口吐肥肉可谓奇迹。
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再与法人谈判。他与法国人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无奈因主和派妥协,他黯然卸任驻法大使。后与英谈判洋药税厘并征事宜,每年为清廷挽回巨额财政收入。1886年曾纪泽回国,先后出任兵部、吏部等职。
1890年,曾纪泽病逝,年51岁。
曾纪泽作为晚清著名的外交官,最大的成就,便是通过谈判的方式,帮助国家收回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晚清时期的中国备受列强的欺凌,丧失了大片国土和难以计数的利权,其遭遇之屈辱,每每令国人不堪回首。这段历史对国人而言,虽然整体上是耻辱的,但依然有个别积极***足以振奋国人精神,令国家稍微挽回一丝尊严,例如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地区,便是其中的典型。而通过谈判收回伊犁之人,正是时任驻英法公使的曾纪泽。
曾纪泽字劼刚,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次子,自幼通经史、工诗文,后受“洋务运动”的影响,开始学习欧美的科学、文化,在当时有“学贯中西”的美誉。清廷因曾纪泽外语熟练,熟悉西方国家情况,便于1878年派他为驻英法公使。
曾纪泽出任公使没多久,便赶上清使完颜崇厚因私自签署《里瓦几亚条约》而引起的大风波。原来在中亚军阀阿古柏祸乱新疆期间(1865-1877年),沙俄趁机占领伊犁九城,等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廷便派崇厚为使臣,到俄都圣彼得堡谈判收回伊犁事宜。可崇厚冬烘颟顸、畏俄如鼠,架不住俄使的威胁,竟然在1879年私自签署《里瓦几亚条约》,除收回伊犁一座孤城外,将大片国土和大量的经济权利拱手让人。
条约签订后,举国哗然,朝廷内外纷纷谴责崇厚丧权辱国,就连一向主张主和的恭亲王奕䜣都认为条约过于屈辱。山西巡抚张之洞上书痛陈“若尽如新约,所得者伊犁二字之空名,所失者新疆又万里之实际。”而老将左宗棠更是气愤填膺,向朝廷极言条约之弊:“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张、左二公言论,见《续碑传选集》)。
清廷迫于舆论压力,将崇厚逮捕入狱,并改派曾纪泽出使沙俄,谈判改约事宜。在舆论沸腾的环境下出使,对手还是个寡廉鲜耻的国家,要想通过改约的形式,让沙俄将吞进肚子里的“战利品”再吐出来,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所以曾纪泽自从接受任务开始,便明白这注定会是一场极为困难的谈判。
果不其然,就在1880年7月,曾纪泽刚刚抵达圣彼得堡时,对方便派使臣布策携来《里瓦几亚条约》,威逼他签字。曾纪泽几经强烈***,对方才极不情愿地同意重开谈判。谈判重新开启后,曾纪泽先发制人拿出事先拟定好的各项要点,要求双方以此为基础改定条约内容。俄方认为曾纪泽提出的要点严重“损害”己方利益,遂以停止谈判和发动战争为威胁,要求曾纪泽撤回自己的主张。
然而曾纪泽在出使前已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豁出命去跟沙俄死扛,并声称就算是两国开战,沙俄也未必能取胜,自然也不能迫使他撤回主张。沙俄被曾纪泽不屈的气势所震慑,加之听闻左宗棠已率大军进驻哈密、准备兵分三路收复伊犁的消息后,因不想节外生枝,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便答应按照曾纪泽提出的要点重新谈判。
在重启谈判的半年时间里,曾纪泽跟俄使反复争论,终于说服对方在充分尊重中国利益的前提下,于1881年2月24日签订《伊犁条约》。跟《里瓦几亚条约》相比,虽然霍尔果斯河以西及斋桑湖以东地区仍割给沙俄,并且增加赔款四百万卢布,却取得的成就依然令人瞩目:收回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失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取消沙俄在天津、汉口、西安等地经济特权,废除沙俄在松花江航行、贸易等种种特权。
虽然《伊犁条约》本质上仍是不平等条约,但曾纪泽凭借在外交场上的交涉,不仅将损失减到最小,还迫使对方“破天荒”地退还侵占的两万平方公里土地,无论从哪点来看,都是晚清屈辱外交中鲜有的亮点。所以条约签订后,国内舆论对曾纪泽大加赞扬,左宗棠也非常满意地说到:“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见《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1886件《答杨石泉》)
不仅如此,西方各国也对曾纪泽刮目相看,英国驻俄公使德佛椤称赞道:“中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从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出来了。”而法国驻俄公使商西、法国籍军官日意格也就此表示由衷地赞叹。
《伊犁条约》签订后,曾纪泽又在欧洲担任公使达五年时间,期间曾参与对法交涉事宜。1886年,曾纪泽回国任职,曾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兵部、礼部、刑部、吏部等部门任职,并奉命管理同文馆事务。1890年,曾纪泽病逝于家中,年仅51岁。曾纪泽亡故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史料来源:《续碑传选集》、《左宗棠全集》、《清史稿》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国藩后人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国藩后人海外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