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郑和的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郑和的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433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并禁止郑和的海外航行?
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归途中病死,明朝没有合适的航海人才,多年研究郑和的专家郑明曾说:“封建制度和保守制度才是实行闭海的主要原因,最终封建制度是没有开放态度的,陈腐的保守思想也是不要求下西洋的”。
明朝时***用八股取士的教育制度,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文体仅限于八股文,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
为什么中国只有郑和航海而国外那么多人?
是因为明朝制定的海禁政策。
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时明朝***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
主要在明朝初年和明朝中后期。因为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明朝中后期“海禁”主要是因为倭寇横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就立下了“不许寸板下海”的祖训,后来“海禁”一度松弛(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明朝)。再后,为了防御倭寇的侵扰,又曾厉行“海禁”。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和为什么原因下西洋,他真的是为了去国外寻找建文帝吗?
明朝时期,马六甲作为一个王国而存在,现在这里属于马来西亚,这里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著名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连通东方与西方的海上要塞。如今的马六甲仍能看到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痕迹。那里有郑和当年下西洋宝船的***品,有悬挂着无数中文招牌的店面,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字画在出售,还有长长的中国街。据说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一些船员,他们再一次开支散叶,一代代的后人都没有回过家乡,却能用纯正的汉语说自己是中国人。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明成祖朱棣下令远航的举动,更是被后人所称颂。不过我们考察当时明史中对航海政策的描述,可以发现明代海禁非常严,那么明成祖为何要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呢?
有人考证说,明成祖朱棣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所以有人推测他应该是南下或者流亡海外。由于建文帝不但中原受到百姓的爱戴,也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因此朱棣登基以后,生怕民间说他乃是乱臣贼子,篡夺侄儿的皇位,所以他势必要找到建文帝,让建文帝给予自己名正言顺的皇帝名分,这样自己就能光明正大的统治中原,同时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如果单纯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朱棣又为什么令郑和带着大量财宝和特产四处赠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仔细考察明成祖的行为,他的动机应该是为了笼络这些周边国家,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国君已经易主,另一方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已经与明朝***丧失联系的海外诸国重新建立外交。不过建交的目的只是其一,明成祖朱棣真正想要的效果是万国顺服的国际形式。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东非各国,行程10万余里,百艘战舰舰队以及万名官兵穿行在茫茫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上,来往于马六甲海峡,一艘艘庞然大物,足可称霸沿海各国。这番阵仗不是明成祖真的想要侵略周边,而是威慑式的外交战略,以彰显大明国威,令万国对明帝国不敢小觑,如果有意倾向明室者,可以年年朝贡,无意者则不敢对明朝轻举妄动,其中以锡兰国最为典型。
郑和第三次航行时路过小国锡兰国,锡兰国王贪婪,想要抢夺郑和的财物,于是让王子缠住郑和,并派兵五万掠夺船队,情况十分危急。郑和却沉着冷静,仅以2000人的力量攻占了王宫,并活捉了锡兰国王,送到中国。结果明朝没有杀他,反而把这哥们送回锡兰,从此这个小国成了明朝的忠实拥护者。郑和能用2000人攻占锡兰国,不仅仅是郑和的个人才能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当时郑和所带的武器装备技术远远超过了锡兰国。
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的外交策略,郑和七次航行确确实实打到了彰显国威,宣传中华先进科学、经济、文化成果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还促成了马六甲及东南亚长达100年的的兴盛和繁荣。而额外的收获,则是当时中国人的眼界大大开阔。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写了书籍,上面记载了所经各国的风土人情,让中土的人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这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绘制的航海图也是蜚声中外,虽然其中不乏错误之处,但却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古代亚非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举居然影响了古今中外数百年之久。
“我是历史领域作者,热爱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和我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和的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郑和的海外生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