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国寡头海外生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俄国寡头海外生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在的俄罗斯富人寡头,是苏联时权贵的后代吗?
俄罗斯富人寡头,基本上都是靠吸国家的血起家,大多都是官僚出身,或是与俄罗斯的官僚有千丝万缕地联系。而且,寡头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并将长期存在。
一、上世纪七十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期,斯大林的“***经济模式”暴露出弊端,僵硬而不切实际的***指令往往让一些生产企业吃大亏,致使企业负责人对上级命令消极抵抗,并开始利用官方供给的原材料干私活。
企业领导往往通过虚报原料用量和大量报损来获得原材料,随后暗自生产市面上的紧俏产品,为自己及工厂谋***,一部分寡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原始积累。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进一步恶化,官方指令的权威性进一步下降,全国物资调配混乱。在这个时期,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凭借特权和人脉,开始从事倒买倒卖活动,利用商品的差价谋取暴利。
除了工业生产部门之外,一些***官员也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甚至通过苏联在东德的驻军有组织、成规模地将西方生产的家用电器、高级轿车等紧俏商品走私入境。
三、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中心的新******取极为激进的休克疗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希望俄罗斯一步跨入资本主义,摆脱***经济的弊病。
俄罗斯因此产生巨大的动荡,卢布出现巨幅贬值,不少人在银行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而极少数人抓住机会,通过关系从国家银行里移出大笔资金,进行卢布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投机,空手套白狼获得巨额利润。
四、叶利钦第一任期
1992年,叶利钦改革团队决定把全国的资产以1.48亿份支票和凭单的形式分割。***本想通过“证券私有化”,“形成作为市场关系基础的广大的私有者阶层”,实现大众的私有化。
然而,刚刚从共产主义社会出来的群众,并不能认识到私有证券的价值。官僚资产阶级则通过关系从国家银行拆借出资金,用低价大量收购凭单,获取对一些企业的控制权,无论是继续经营还是转手倒卖,都是巨额暴利。
随后,寡头们将手伸向石油、冶金、传媒、食品等行业,掌控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原属于人民的财富转瞬流入寡头们的腰包,他们在苏联的废墟上建立了商业帝国。
五、叶利钦第二任期
为了连任第二任期,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中会见了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银储蓄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杰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及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七名金融大鳄,并与这七人达成利益交换协议。
这七人运用金钱和媒体开始宣传,成功让叶利钦连任。在叶利钦的就职典礼上,七位寡头坐在前排,春风满面,就此全世界闻名。
寡头们迎来黄金时代,资本与权力高度结合,资本的支持稳固了政治势力,政治势力的回馈加剧了寡头资本的扩张,寡头甚至能决定俄罗斯总理的任命,成了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权倾一时的别列佐夫斯基曾扬言:“只要我愿意,可以让一只猴子来当总统”。
六、普金时代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职,任命时任普京为代总统。别列佐夫斯基是普京的伯乐之一,他在叶利钦辞职后,曾建议普京当总统。但普京赢得总统选举后,不允许寡头干政,并开始打击寡头,向别列佐夫斯基等寡头开刀。在普金的强力打压下,七巨头灰飞烟灭。
普京时代,克里姆林宫成了最大的寡头。为了控制经济,维护政治统治,普京又扶植了新寡头,比如追随普京的俄铝所有者奥列格・德里帕斯卡、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天然气服务公司贡沃尔集团的总裁根纳季・季姆琴科以及阿布拉莫维奇为首的新寡头,他们低调,放弃自己政治野心,并将一些资产交给国家,以求自保。
我是@有职业操守的小太阳 ,你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在头条学习、思考、成长!
普京与寡头的斗争究竟有多激烈?
一提起寡头,普京就气得牙根发痒。
在俄罗斯联邦短短三十年的历史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就有十年时间被寡头控制,他们依靠自身的财权和关系网络,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权力系统。在俄罗斯,人们往往先知道寡头,然后才知道总统,他们一度凌驾于***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2000年3月27日,普京正式成为俄罗斯联邦第三届总统。虽然他已从政十年之久,但还是第一次担任一国首脑,无论是经验还是手腕都给人十分稚嫩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一点,呼风唤雨的寡头们并不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放在眼里。
普京刚一上任的时候,正值***“分离主义”盛行,其总统阿·马斯哈多夫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是“不受任何国家控制的独立个体”,由此格外排斥俄罗斯的干预。而普京则利用***内部***猖獗的把柄作为突破口,签署了对***实行直接治理的命令。
对于普京的这一举措,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和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开始了狂轰乱炸,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多次批评普京,认为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是干涉别国的侵略者。同是寡头的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开始对普京发难,普京代表的是统一俄罗斯党,霍多尔科夫斯基则为他的敌对政党提供了1亿美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开展夺权活动。
那个时候曾经有媒体***访过霍多尔科夫斯基,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帮助普京的敌对势力时,霍多尔科夫斯基轻描淡写地说道:“如果我愿意,任何人都能被扶到权力的宝座上”。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可事实确实如此。当时的七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维诺格拉多夫、斯摩棱斯基、弗里德曼、霍多尔科夫斯基、马尔金)掌握着俄罗斯一半以上的经济命脉,全国80%以上的贸易活动都和他们息息相关,通讯、医疗、能源、信息、甚至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七个人背后的集团,如果没有他们,俄罗斯将会在下一秒陷入瘫痪。
正是因为他们雄厚的资本实力,俄罗斯著名政客叶戈尔·盖达尔曾经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在那一段特殊的时期,俄罗斯***被几个商人左右,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任何官员”。自己堂堂一国总统的命运,居然被几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把控,铁血硬汉普京怎能不愤恨?
既然寡头能左右***,俄罗斯刚独立时还会允许这样的“祸害”存在呢?
提起俄罗斯臭名昭著的寡头,就不得不说说另一位家喻户晓的政客——叶利钦。寡头之所以能够坐大,和叶利钦脱不了干系。
1996年,正是俄罗斯总统大选年,还在任期内的叶利钦早就秘密派人把金融界的七个关键人物请到了自己的家中,这一次叶利钦有求于这七人。
总统候选人除了要比拼各自的政绩、民众支持率外,背后的财团支持也格外重要。当时的叶利钦已经声名狼藉,他的第一届任期里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大批民众流离失所,支持率自然低得离谱,而且叶利钦曾经做过一个极其愚蠢的举动,那就是武力解散议会,几十名工作人员因此丧命,这也成为叶利钦政治生涯的一大污点。
正常来说,叶利钦根本没有连任的希望,但是他又不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他选择和金融寡头合作:寡头为叶利钦提供经济支持,叶利钦则充当寡头的政策“保护伞”。在这样的强强联合之下,叶利钦成功当选俄罗斯第二届总统,而寡头们也因为政策优势开始对各行各业实现垄断,以至于到21世纪初,他们已经成为国家的代言人,就算是总统也要逊色三分。
直到卸任的那一天,望着不可收拾的寡头政治,叶利钦才流下悔恨的眼泪,但却为时已晚。
新官上任三把火,普京进入克里姆林宫的第一件事,就是拔掉寡头这根毒草。
面对叶利钦留下的一堆烂摊子,普京早已胸有成竹,他认为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权”,把寡头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
2000年初,普京效仿叶利钦,派人把七大寡头请到了自己家中,不过这次名义上是请客吃饭,实际上却是约谈。普京的底线很明确,你们利用合法渠道赚钱我不阻拦,但如果胆敢试图控制***,绝对会面临严峻的后果。
看着这位48岁的年轻总统如此严肃,混迹江湖多年的寡头们嗤之以鼻,他们根本不相信普京有如此大的胆量和手段,所以这次约谈之后,七大寡头依然我行我素。
如此一来,普京下定决心整治寡头。
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叱咤政商两界的七大寡头转眼就成为了“过街老鼠”。古辛斯基旗下的集团被彻查,本人也锒铛入狱,最终趁着取保候审的机会辗转西班牙、希腊等地,最终逃亡到了以色列。别列佐夫斯基因欺诈罪被批捕,幸好得到英国***的政治避难才躲过一劫。霍多尔科夫斯基没能出逃成功,最终被判处了八年刑期。维诺格拉多夫虽然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他旗下的公司却悉数破产,再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马尔金、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这三位下场算是不错的,虽然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但起码没有牢狱之灾,手中积攒的财富足够奢侈生活一辈子了。
俄罗斯的寡头政治始于叶利钦、终于普京,他们的恶果完全是咎由自取,毕竟普京曾给过他们一次老实赚钱的机会,可惜他们不屑把握,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国寡头海外生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国寡头海外生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